今天是,欢迎光临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网站

石家庄新华书店

石家庄新华书店
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一荐

【干货分享】吴琳分享会实录:如何陪伴孩子阅读整本书

时间2022-04-29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会这么要求呢?孩子为什么要读整本的书呢?多读课文或者短篇作品不行吗?那是因为大多数课文都是千字左右的短篇作品,主题比较单一,故事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不够立体。这样的文章,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传授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而整本书里,有着众多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哲理。孩子在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之后,只有通过广泛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才能既读出故事表面的热闹,又能读出故事隐含的深层意义,感受阅读的真正魅力。


那么,既然整本书阅读如此重要,家长应该如何陪孩子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过程中,是否有策略可循?


本场直播嘉宾吴琳老师有着三十多年的小学一线教学的经验,深知小学生的阅读痛点有哪些,同时总结出了宝贵的阅读策略,帮助家长和孩子化解阅读困境,获得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1.jpg


4月27日晚,我们邀请到吴琳老师为读者群的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如何陪孩子进行整本书阅读?”主题分享。
                       

分享会内容回顾

                         

为什么要读整本的书


首先,阅读整本书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规定,相关内容是这样说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为什么要读整本的书呢?多读课文或单篇短文不行吗?这是因为,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是千字左右的短篇作品,相比整本书而言,主题比较单一,故事比较简单,人物比较平面。这样的文章,更适合教师在课堂上传授阅读的策略与方法。这就好比我们在驾驶学校学习,教练教你如何挂档、摘档、坡起、倒库、行驶等操作技巧,但要成为合格的驾驶员,最终还是要通过自驾,在上路实操中经历各种路况并妥善处理才行。阅读也是一样,孩子们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向语文老师学习阅读策略,但是,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成为优秀的阅读者,必须经历大量的自主阅读,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试想,一本世界名著,会有多少人物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运用课堂里学到的阅读策略,反复练习、实践,才能读通、读懂、读透一本书,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弥补教材阅读的不足。


统编语文教科书中有“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阅读策略单元”等板块,这些板块突显了阅读的重要,而新一轮考试改革也加大了阅读考查的力度。


以“快乐读书吧”为例,在整个小学阶段,就为孩子们推荐了至少34本中外名著,从低年级的《神笔马良》到中年级的《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再到高年级的《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兼顾了各种体裁、各种主题的经典文学作品。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孩子们能够读完这些文学经典,会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终身受益。


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了一些阅读试题,直接与教科书中要求小学生阅读的整本书有关,而这些在小学要求阅读的书,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是不会再重复要求的,因此,阅读的积累就很重要。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课程化、读整本的书、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成为时尚也成为当下阅读教育的五大趋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国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顺应这一趋势,我们有必要对整本书阅读加强思考和研究,为孩子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如何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图书


为孩子选书既要兼顾阅读兴趣,又要引导孩子尝试未知领域,同时还要考虑孩子的阅读水平。一本书包括问题、结构、题材、主题、文学性、句式、用词、易读性、插图和版式等,都存在难易的程度,心理学家和阅读专家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读物的分级建议,对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孩子,读物过难过易都会让他们丧失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经过专家的层层审定,适合全国大多数的适龄儿童。这些书目中包括了难易适度的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科普和小说等文学体裁,家长们可以把它作为参照的一个标准。


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全12册),是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全民阅读”背景下的小学生分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科研成果,其中依据分级阅读的理念,为小学生推荐150本中外名著,并以“阅读策略”为线索为每本书研发了“阅读笔记”,帮助孩子养成思考习惯,这是教科书阅读的补充,也可成为家长为孩子选书的放心参考。


尽管大多数的孩子可以依据教材或专家们给出的书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但也有一些小孩因为各种原因阅读能力超出或低于平均水平,这就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高尔基的《童年》,书店里有很多版本,选书时可首选有实力的或出版译作比较权威的出版社,如果孩子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不如选择图画多一点、文字简一点的,原则是读了就比不读好。


整本书阅读有策略可循吗?


整本书阅读有策略可循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学校、家庭的重视,学生阅读量有明显增加,但“读过”不等于“读懂”,学生在阅读中走马观花,停留在故事表层“看热闹”的现象比较普遍,却读不出故事隐含的深层意义。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理解力较强的读者,总是能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阅读策略,边读边思考,让自己理解得更好。因此,我们提出适合小学生学习和使用的九大阅读策略:预测、联结、图像化、提问、比较、统整、推论、转化、监控,引导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策略,并通过“阅读笔记”这个思维框架,帮助小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策略,养成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我们用统整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在书中标画鲁滨逊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并在读书笔记中画“鲁滨逊生活轨迹图”。从“离家出走”开始,把他经历过的主要事件用简单的文字或小插画表示出来,再把一个个事件用线连起来。每天读后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直到读完整本书。有了这样一幅生活轨迹图,全书内容尽收眼底,孩子们还可以照着它,既完整、又简练地复述这个故事。


还有,小说的6-28章是故事的主体,讲述鲁滨逊的荒岛生活,写了他荒岛谋生的种种技能。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引导孩子们运用图像化策略,根据书中的描述,画一画“荒岛示意图”,标出鲁滨逊在岛上的主要活动地点,比如他登陆的位置、他为自己修建的“城堡”和“乡间别墅”以及他晾晒葡萄干、养羊、种出麦子的地方等等。试想,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荒岛示意图,孩子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鲁滨逊的英雄硬汉形象:他穿着兽皮,披着长发,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理想,既战胜了自然,又战胜了自己的内心,鲁滨逊就是这样,凭着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


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阅读策略,接力出版社与吴琳阅读工作室专门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的读者朋友们录制了“阅读策略28讲”与150本童书导读视频课,并免费提供《阅读策略学习手册》,通过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孩子们能够提升以下五种阅读能力:整体感知、信息提取、解释推断、评价鉴赏和转化运用。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去学习,但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首先,热情只能由热情点燃。

一个热爱读书的家长,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一个对阅读充满热情的教师,总能点燃孩子内心深处对书的渴望。所以,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能够看到我们的地方,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你想让孩子成为的那个样子。


另外,家长们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些时间做孩子阅读的陪伴者,或者与孩子分享书中的某个话题,认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陪伴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欠缺,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和引导。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太钻牛角尖、没有耐心等。在亲子互动中,我们还可以收获爱的惊喜,增进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周末的时间,陪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走一走,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在书店或图书馆里,孩子们可以看到很多热爱读书的人,会与爱读书、爱学习的人相遇,还会与好书相遇,慢慢地,孩子就会把阅读当成一件美好的事,让阅读成为自己追求的时尚。


阅读兴趣不仅来自榜样的力量,还源自一次成功的阅读体验。很多孩子因为读不懂内容或不理解内容而对阅读不感兴趣。就像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听懂老师的讲解,又没有及时弥补,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一样。


有个同事的小孩,读了《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爸爸问他这本书写了什么,孩子说:不就是一只小兔子掉进海里,后来被渔夫捞起,又经历了好几个主人,最后奇妙地回到了最初主人家的故事吗?同事找我讨教后问了儿子以下几个问题:

1. 爱德华和第4个主人萨拉·卢思在一起时,与阿比林在一起时有何不同?

2. 爱德华每次与主人分别,都来不及说再见,面对无常的变化,在离别到来之前,我们应该做点儿什么?

3. 爱德华再次回到阿比林家,会跟从前不一样吗?

4. 爱德华一路走来,你认为他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5.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到底奇妙在哪?


儿子听了这几个问题之后,若有所悟,说:“爸爸,我能再读读这本书吗?”几天后,儿子又对爸爸说:“您能让同事再给我推荐几本这样的书吗?”


从孩子的表现,我们看到了思考的力量,看到孩子真正读懂一本书后的喜悦与渴望。上面几个问题都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去思考,如“比较”“预测”“推论”“转化”等,在读到相关的章节时停一停、想一想,就会发现作者藏在故事背后的思想。思想是一本书的灵魂。当孩子把阅读当成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穿越时空的对话时,他们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成功的体验来自于对阅读策略的把握和运用,通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中150本书的训练,相信孩子们会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现场互动

            
读者小课堂

互动问题1:

吴老师好,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被故事情节吸引过去,对细节的部分更关注,很容易忽视整本书的主题和大意,如何改善呢?谢谢老师。

吴琳老师回答

阅读的时候,被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是非常正常的。建议小朋友们阅读的时候不要想的太多,读书的时候尽管沉浸在故事里,享受故事的有趣和美好就是了。


同时也建议这位同学可以尝试在读书的时候准备一支铅笔,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内容画一画,比如人物说的非常关键的话,做出的出乎寻常的举动,我们来勾一勾画一画。读完了这些生动的情节内容之后,可以在阅读笔记当中记一记,把画出的书上的一些内容做一个整理,这个是很有必要的。


互动问题2:

吴老师好!我每次语文考试,阅读问答题失分多,总答不到点上。请问老师怎样能了解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按出题目的进行回答?


吴琳老师回答:

阅读考试一般都是从5个方面来考察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

第一个会考到整体感知能力,问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讲了哪几个人?哪几件事?提出了哪几个主要的观点?都需要同学们全面的来进行梳理。


第二个会考到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说对这个文本当中某个具体的信息,或者某几个具体的信息,针对你记忆的情况进行考察。


第三个会考到解释推断的能力,一篇文章一般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或者问当中的词语、句子是什么意思?类似这样的问题,来考察你是否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第四个会考到评价鉴赏的能力,比如说对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对文中的某种现象事件做出评价,比较难的是对文章的一些表达的方法,如问这件事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好处并进行评价,这一般都是考察你是否读懂了作者的观点,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一个层面是考察转化运用的能力。一方面就是学习文章的某种表达方法来进行运用,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理解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才会运用。另外一方面也会考察你从文中读懂了哪些思想、方法或者是技术,是否会把这些在生活当中加以运用,主要考察运用的能力。


吴老师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这套书当中,针对150本童书,每一本书都从这5个方面给同学们设计了相应的测评题。同学们如果有这套书的话,可以经过反复的练习来逐步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自然会提高阅读考试的成绩了。


互动问题3:

吴老师好,我二年级,非常喜欢阅读,但一写读书笔记就下笔难,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明白为啥要写?只读书多开心啊!


吴琳老师回答:

老师不知道你说的这个读书笔记指的是哪种形式的?因为读书笔记有很多种,例如有提纲式的,写上1、2、3来记录书上的一些主要内容;还有摘抄式的,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语段,供日后来学习运用的;还有一种叫做仿写式,就是仿照作家的精彩语段来写;另外还有评论式的、心得式的、问题式的,就是记录一些读书当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对于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可能是因为识字量比较少,写字也没有太熟练,这种情况下,摘抄式、仿写式的阅读笔记,可以去尝试一下。其他的形式小朋友一定会感觉到比较困难,也不太适合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去做。


我是主张低年级的同学读书就好,不用要求写太多的东西,尤其是没有具体要求的那种写,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写,反而会丧失阅读的兴趣。要进行有效的阅读,高质量的阅读。找到适合孩子们的书之后,写作的能力自然就随之增长了。


互动问题4:

吴老师好!我想请教您的问题是:您倡导的“整本阅读”对于我们的阅读理解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吴琳老师回答

整本书相对于单篇文章来说,篇幅比较长,人物更加的多样丰满,故事情节也更加的曲折复杂。整本书阅读方便同学们把课堂上老师教给你的阅读策略,一次一次的在阅读当中反复应用。一个知识学过了之后就要不断的运用,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在这一次次的运用和实践当中,阅读的理解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了。我想这就是整本书阅读能够带给你的帮助。



互动问题5:

有时候家长觉得好的书籍,让我阅读,其实我不感兴趣。而我喜欢的书,家长又觉得没意思。真希望家长可以和我共读一本书,然后分享读书心得。有没有一本书,既可以 孩子读的部分,也有家长读的部分,是一本亲子共读书呢?怎么样可以让家长也爱上(认可)我们孩子喜欢的书籍呢?

吴琳老师回答

首先这小朋友问的问题特别好,今天我也有讲到家长朋友们在帮孩子选书的时候可以遵循的几个原则,这里就不重复了。这位小朋友希望有一本书既适合自己读也适合家长读,其实这样的书还是挺多的,例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就特别适合亲子阅读。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讲述的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像自己一样优秀。所以我建议这位小朋友可以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的爸爸,让爸爸跟你一起读,让他也做个好爸爸,像狐狸爸爸那样的一个好爸爸。儿童文学其实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安徒生就曾经说过写的故事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的,也是写给孩子们身边的大人的



家长小课堂


互动问题1:

如何让低龄孩子读完一本书,每次分章节读,读了后面忘记前面内容怎么办?低龄孩子读一本书,是亲子共读还是孩子独立读更好?如果是亲子共读,怎么亲子共读?


吴琳老师回答

低龄孩子如何阅读整本书,首先我认为要选择适合的书,比如全文注音的、有插图来辅助的,例如《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在书的首页就会有一张图,这张图可以把它叫做故事地图,小孩子读到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的时候,都可以回过头来在这个图中找到这个故事发生的相应的地点,非常直观。它既能培养小孩子读图的能力,又能帮助孩子用一张图来记忆整个的故事。这样的话就不会读了后面忘记前面了。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是亲子阅读更好,当孩子读一本书时,家长可以就书中的一些问题跟孩子来讨论交流,您可以说说您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孩子来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如果孩子比较小,识字障碍比较大,我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读,比如一些图画书就可以家长读,孩子看图,然后一起分享。另外家长为小孩子读书的时候,如果家长读的语气比较生动,也会非常吸引小孩子,而且能够帮助他们的理解


互动问题2:

吴老师您好,我家孩子都上四年级了,家里的书也是非常多,但是孩子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大,即使读完一本书也很难把里面的内容用到她的学习里,可能之前在她小的时候没有用对方法,目前针对孩子这个年龄段在培养她的阅读上有什么好办法?

吴琳老师回答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阅读困难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再去选择一个适合您孩子的阅读版本。对比一下是选择图画多还是故事性比较强的图书,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我的建议是先把学校要求必读的书读好,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会有交流,如果您在家里跟孩子共读这本书,让孩子有了更多的理解之后,他跟老师、同学去交流的时候,就能够找到自信,也会极大的激发起他对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这套书中,四年级的分册里有一套阅读笔记的模板,也有对5种阅读力的测评题,建议家长朋友们借助这些工具来辅助孩子读好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


互动问题3:

你好吴琳老师,学龄前我陪孩子读了几百本绘本,现在小学一年级快结束了,除了教科书,孩子还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课外书。《没头脑和不高兴》反反复复读了一年,还在读开头。我的困惑是,家长是该硬性要求小孩的阅读时间或者阅读篇章,还是耐心等待小孩去发现读完整故事或是完整作品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养成坚固的阅读兴趣呢?

吴琳老师回答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作品,是一本故事集,版本不一样,里边收的故事也都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会选到任溶溶先生的一些比较有名的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是文字书,跟小孩子之前看的绘本不太一样,小孩子一开始读文字书可能会有些困难。

通常一二年级的小孩子,我们推荐看一些桥梁书,桥梁书是指由图画向文字过渡的书,这样的书里边文字会比图画书多一点,图画也会有一点,但是没有图画书那么以图画为主。我建议还是不要硬性要求,要保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这是我的一个建议,不知道对您是否有帮助。


互动问题4:

吴老师,您好!目前来看,语文更注重的是阅读的能力,要求阅读的名著篇幅又比较多,很多名著涉及的人物也多,如何在阅读中快速抓住重点内容以及人物性格的理解。


吴琳老师回答

名著都是以小说为主,小说又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因此重点内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阅读当中快速的抓住重点内容,深入的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要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


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这套书里,专门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思维模板,叫做阅读笔记,家长可以做一下参考。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读到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关键的节点,能够停一停想一想,做一些思考,慢慢的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几本书,慢慢的就会学会阅读,学会思考,那他的阅读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了。


互动问题5:

老师您好!我家孩子整本书阅读也有一些,只是觉得都是停留在浅层次阅读,只看故事表面的热闹,作为家长很想引导孩子去领悟书里较深刻的哲理,但是家长在这方面不够专业,恳请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吴琳老师回答:

我们说所有的作家都会把他的思想藏在他的故事里。阅读的时候,如果孩子们只是关注表面的热闹,而读不出文字背后的那些思想,那些潜台词,那么读者的收获就会很少了,因此我们才让孩子们学阅读策略。


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让学生学习思考,特别是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可能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可能不同意。在阅读的时候,借由阅读作者所讲的这个故事,引发一些自己的思考,再结合自己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形成一种新的认识和新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做到的。

(以上文字节选自吴琳“如何陪孩子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会)


本期嘉宾

2.jpg


吴琳,北京市东城区语文教研员,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2007 中国小语年度人物”,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名家》栏目主讲。在致力于教学研究的同时,长期深入课堂,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曾两次赴美讲学,为推动海外华侨华文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已出版《梅林看课堂》《静下心来学语文》等著作。

直播中会讲哪些书?

3.jpg

4.png

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