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光临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网站

石家庄新华书店

石家庄新华书店
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一荐

【好书一荐】《蒙曼女性诗词课》:看见2700年诗词5000年历史中,被我们忽视的另一面

时间2022-12-18

从前,读书人拿到一首好诗,便奔走相告,反复咀嚼,生怕错过字里行间的精彩,诗句背后的故事;进而抄录吟诵,题字留存,生怕优秀的作品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今,回想学生时代,我们提到诗词,首先想到的就是课本上那行熟悉的任务——熟读并背诵全文。无论是抒发心中感念,还是挥洒一腔热血,那些或悲或喜,或低吟浅唱或引吭高歌的诗词,在这样无形的“任务感”下变得失去了光泽与内涵。


然而,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段文化隐喻,每个人都能从诗词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真正读懂一首诗,不仅意味着读懂诗词的含义,更意味着了解当时的历史时代和真相,并感受到诗词背后寄托的情感与思想。


蒙曼的新作《蒙曼女性诗词课》就是这样一本讲述诗词背后故事的作品。蒙曼老师因为讲诗词进入大众视野,但其实作为大学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隋唐五代史,以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她在诗词中看到的,是女性。


1.jpg


她说:“诗词是传统时代和女性最为亲近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历史上的女哲学家几乎没有,女史学家也寥若晨星,唯独女诗人绵绵不绝,无代无之。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把诗词和女性结合起来,讲一讲诗词中的中国女性呢?”


所以,在这本书中,蒙曼将诗词与女性结合,讲述了诗词中记录的28位在政治上留下身影的女性。蒙曼老师希望可以和读者一起,从诗词中探寻所有被忽视的“她们”的故事,找到诗词所记录的另一半历史。


如果你是女性,希望你能阅读这本书,因为书中写的就是曾经的,你的故事;如果你是男性,同样希望你能翻开这本书,因为它会让你不仅看到诗词、看到女性,也看到历史,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诗词背后的情感与真相


读诗就是读人生,品诗就是品生活。中国5000年历史,2700年诗词史,文人墨客写下的每一篇每一句,都记录了当下的情感和故事。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记录了人到中年不甘平庸的许穆夫人,坚持奋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凡事不到最后,成败未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记录了汉代李夫人对自己容貌的一次完美“营销”,也让我们看到了汉武帝时代的一场后宫戏,感慨个人在政治漩涡中的挣扎。


“天长地有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记录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为这对原本“不合格”的帝王和后妃身上,增添了普通人的情感滤镜。


当然,诗词中所写并非尽是真实。蒙曼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像‘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样,我们也必须承认,尽信诗则不如无诗。我会尽己所能,去发掘她们在诗之外、诗背后的故事,然后告诉大家,她们又为何被写成了诗中的样子。”


2.jpg

图片来自《蒙曼女性诗词课》内文


例如,许多人一定了解曹植,也听说过他的《洛神赋》——一篇将近千字的长赋。这篇赋中的许多句子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看过《甄嬛传》的读者一定知道惊鸿舞取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看过《天龙八部》的读者也会对“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倍感熟悉。


然而,提到《洛神赋》我们最熟悉的依然莫过于——这篇赋记录了曹植对自己嫂嫂甄夫人的一些不可描述的想法,假借洛水女神之名表达出来。几千年来,众口铄金。


然而,众人一口咬定的八卦,就一定是真相吗?其实不然!


曹植的这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就是标题中的“甄”字让人产生了误会。然而,有学者指出,这《感甄赋》中的“甄”字,很可能是鄄城的“鄄”字的讹写!


当初,曹植分封在山东菏泽的鄄城县。所谓“感鄄”,其实就是对他自己受封鄄城,被哥哥猜忌,在封地无所事事地感慨。鄄与甄字形相似,所以在传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


而赋中的洛神与君子的故事,其实是曹植运用了屈原香草美人式的写法,隐喻自己才华横溢,却不得哥哥曹丕信任,抱负不得施展之意。


那么,吃瓜群众为什么会因为一字之差,就脑补出这个八卦呢?


原来,甄后的儿子魏明帝曹叡继位后,因为觉得“鄄”字变“甄”字的讹写有损皇家体面,就下令把这篇赋改名为《洛神赋》,想要撇清关系。可这一改,不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吗?从此,吃瓜群众心中就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印象——《洛神赋》写的就是曹植的梦中情人甄夫人~


可以看到,一篇诗词背后其实记录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历史,我们传颂诗词,是希望这些优秀的文字活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而不是将他们变成机械记忆,觉得诗词只要背得多就好了。


我们应该有这样一堂课,讲述这些让诗词活起来的故事,重新拾起这些诗句被我们忽视的另一面。


诗词背后的另一半历史


翻开历史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占有人类数量一半的女性在其中非常没有存在感,她们通常被当作配角叙述,亦或者在特定的《后妃传》《烈女传》中出现。


翻开语文课本,情况却大不相同,许多诗词歌赋中都可以找到传奇女性的身影。我们能看到“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的长孙皇后,“南渡江山底事传,扶危定倾赖红燕”的梁红玉,“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的李香君。


怪不得蒙曼说:“诗词是传统时代和女性最为亲近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


原来,那些历史上非常有成就、有影响力的女性,都藏在了诗词中,通过文人墨客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从三皇五帝时期的娥皇女英,到汉唐盛世的独孤皇后、武则天,再到近代的女杰秋瑾……每一个女子的背后都是一首锦绣诗篇。


而这些诗篇所记载的女性,同样值得孩子阅读、学习。


3.jpg

图片来自《蒙曼女性诗词课》内文


例如,我们在讲述李渊父子开创李唐王朝的故事时,可以看到各路英雄粉墨登场。然而,翻开诗篇却发现,历史中有一位很少记录却同样战功赫赫的女性——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可不是依靠投胎技巧高,恰好生在皇家才成为公主的,恰恰相反,大唐的江山,可是她参与打下来的。甚至,在李渊起兵之初统兵一万时,还独自拉起大旗,在长安周边组建起了一支七万人的军队。


这位平阳公主给中国留下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娘子军!这个本来是她领导的军队的称号,后来甚至成为了女战士的代名词。


如此传奇的公主,谁不愿意跟她攀上关系呢?李渊从山西起兵,山西有一座很重要的关口苇泽关,就把自己改名为娘子关。虽然,平阳公主在起兵之后就一直在长安周边活动,并没有去过山西,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就是平阳公主建功立业的地方。


明朝有一位诗人叫王世贞曾经路过娘子关,写了一首《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平阳公主在女性普遍不被重视的时代,依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的为人处世、人情练达,完全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参考范本。


当我们厌倦了文章中千篇一律的男性故事时,柔软又有韧性的女性故事,反而会更加吸引眼球。


4.jpg


这本《蒙曼女性诗词课》通过诗词,讲述了中国古代28位在政治上留下过身影的女性,以及她们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可以从诗词中看到历史,在历史中找到人生的真相。


如果说蒙曼老师对诗词、对历史的研究与观点让我们看到她面对传世经典的态度,那么,她的图书本身,则让我们看到了对读者的满满诚意。


这样一本讲述了女性历史的诗词书,在装帧设计上也处处透露着精致优雅。


内文全彩印刷,而且颇为混搭——蒙曼老师的文字配上了呼葱觅蒜的插图,一位是治学严谨的历史学者,一位是古灵精怪的插画师。


在这场混搭中,清新飘逸的插画为诗词课带来了一丝空灵的美感;而细致严谨诗词课同样也为插画增添了一份历史底蕴,为读者带来艺术与文学的双重美感。


读《蒙曼女性诗词课》,了解另一半诗词,另一半史!


每周好书

640.png

蒙曼女性诗词课

蒙曼

博集天卷

7.png

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