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光临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网站

石家庄新华书店

石家庄新华书店
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一荐

母亲节书单 || 不止今天,每一天都很爱您

时间2023-05-14

1.jpg


母亲节是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的节日,也是阐述母爱伟大的时刻。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们给予我们无私的爱和关怀,教会我们成长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本期书单的图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母爱的伟大,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母亲沟通和交流,在这个母亲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书籍,一起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温暖。


倾听女性,就是倾听我们自己

1.png

《成为母亲的选择》

[以]奥娜·多纳特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你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父权制社会体系下,“女人”和“母亲”如何被定义?

2.png

《初为人母》

[英]安·奥克利

南京大学出版社

《初为人母》出版于1979年,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女性安·奥克利完成家务研究后的后续研究报告。安·奥克利注意到初为人母在女人生命轨迹中的重要性,性别分工从此确立。在这部作品中,她采访了60位女性,以探究初为人母的真实感受。这本书中关于母性的描述来自针对女性的233次采访,采访共545小时26分钟。访谈目的是构建对话,提供一系列完整、生动、可比性强的“成为母亲的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奥克利根据多位女性的真实故事,探讨:女人是否要怀孕,为什么要怀孕,她们原本想象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生产经历,产后抑郁,养育日常,家庭中的劳动分工,配偶的新挑战等。《初为人母》触及了当前人们重新关注的性别研究话题,即在目前的社会系统中,“女人”和“母亲”是如何被性别化的。



新手妈妈高木直子的奶娃日常

3.png

《新手妈妈的遛娃日记》

[日]高木直子

天闻角川/广东花城出版社

高木直子一家三口搬到了婆婆家,开启了四人的新生活。女儿小睦渐渐长大,不需要再穿尿不湿,穿不下的衣服越来越多,自尊心也萌芽……奶娃日常,虽然手忙脚乱,但见证小睦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作为新手妈妈的直子却依然乐在其中。这是一部非常治愈人心的绘本佳作。


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

4.png

《关于女儿》

[韩]金惠珍

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我”作为母亲,一生都为女儿而活,对女儿抱有许多期盼。女儿却认为母亲从不聆听自己,带回同为女性的伴侣,迫使母亲接受她们即将偏离“正常”的未来。同时,母亲目睹着自己疗养院负责的患者珍女士罹患失智症、成为被机构、被社会所抛弃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亲仿佛看到了老后从孤独走向死亡的自己,也看到了以类似悲剧收场的女儿的未来……在误解与撕裂,在对话与缝合的反复尝试中,母女俩同时被内在与外部世界的力量所推动着,前行着,逐渐逼近着彼此……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

5.png

《母亲 女儿 自我》

[美]简·戈德伯格

台海出版社

在与女儿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简·戈德伯格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母女的关系如此重要和紧密?作为母亲的女儿,作为女儿的母亲,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她在探索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影响我们人生中的一切重要关系。这本书为我们阐述了母女关系复杂的特质和心理因素:两个女人在彼此身上同时寻求着个性和亲密。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像水一样滋润了我们,但有时候却像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既亲密又分离的关系中,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学会与至亲和谐共处?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和接受爱?这些问题,是很多人需要穷其一生不断探索的人生课题。

作为一名从业四十多年的精神分析师,简·戈德伯格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从女儿成长为母亲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有时记录的是她自己和她的母亲,有时记录的是她自己和她的女儿,也有时记录的是她的病人,情节扣人心弦,文字强而有力,它读起来像一本小说,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心理著作。



关于爱与失去、自我确认与伤痛疗愈的回望之旅

6.png

《妈妈走后》

[美]米歇尔·佐纳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5月的一天,米歇尔接到一通电话,得知母亲患癌的消息,随即回到家乡照顾母亲。米歇尔的母亲是韩国人,父亲是美国人,她从小成长于两种文化之中,却无法靠近任何一种,青春期时,因执着于自己的音乐梦想而与母亲势同水火。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母女二人进行了从不曾有过的交谈。几个月后,母亲离世,为了纾解心中的哀痛,米歇尔开始去一家母亲时常光顾的亚洲超市,试着做母亲曾给她做过的韩国食物,并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的内心告白。挣扎于两种文化旋涡中的米歇尔,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在这场关于爱与失去、自我确认与伤痛疗愈的回望之旅中,她找回了母亲赋予她的品位、语言和天赋,也在食物与音乐构筑的空间中,让母亲“重生”。


7.png

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