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从前的读书人,拿到一首好诗,便奔走相告、反复咀嚼,生怕错过字里行间的精彩;抄录吟诵、题字留存,生怕优秀的作品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今的读书人,看到诗词就忍不住想:这诗是不是要背诵一下/我当年有没有背过这首诗……仿佛无形中有一支戒尺,压着我们只顾跟眼前的几十个字较劲,放弃探寻诗词背后的深意。
无论是抒发心中感念,还是挥洒一腔热血,那些或悲或喜,或低吟浅唱或引吭高歌的诗词,在这样无形的“任务感”下变得失去了光泽与内涵。
参加过央视《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多档文化节目的蒙曼老师,就曾经说过:读诗就是读人生,品诗就是品生活。
中国5000年历史,2700年诗词史,文人墨客写下的每一篇每一句,都记录了当下的情感和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从诗词中,看到不一样的历史真相
有时候,从诗词中深挖历史,就会发现许多口口相传的真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说到虞姬,人们也必然会想到霸王。很多人会误以为他们是一对夫妻。然而真相究竟如何?从司马迁记载中的只言片语看来,恐怕并非如此。
司马迁写得很清楚,“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意思是说:有一个叫虞的美人,最受宠幸,一直跟着他。这样的说法,很明显能看出来虞姬不是正妻,而是侍妾。两个人虽然出生入死,情投意合,但是,这种爱情没有名分,这个侍妾也没有地位。
我们感动于四面楚歌时,项羽绝望的诗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正因为是侍妾,项羽才会把虞姬和宝马相提并论。真相点破,的确让人难过,但历史上的爱情就得活在历史中。
接下来,虞姬是真的自刎了吗?历史真相同样存疑。
我们喜欢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喜欢他吟唱“虞兮虞兮奈若何”时候的铁汉柔情,更喜欢他“不肯过江东”的骨气和骄傲。
我们觉得,这种失败的英雄也是英雄,甚至更是英雄。我们不仅这样看待项羽,也这样看待虞姬。虞姬是一个美女,我们希望她不仅仅容貌美,舞姿美,更有灵魂美,我们希望她能配得上项羽这样一个英雄,希望她有绝对的骄傲,绝对的刚烈和绝对的痴情。
所以她才要自刎而死,她的死是对项羽的成全,也是对自我的升华。因为她的自刎,我们不仅把她视作一个绝色的美女,更将她视作一个殉主的忠臣。
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对女性身份的设定,对两性关系的设定。这样的设定在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的今天已经不被认可,但是,在漫长的古代,它却是夫妻关系的主流价值,也是君臣关系的主流价值。
换言之,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重塑了虞姬的故事。
可以看到,一篇诗赋背后,记录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不一样的历史真相。
蒙曼老师因为讲诗词进入大众视野,但其实作为大学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隋唐五代史,以及中国古代女性史。在多年研究中,她发现许多历史事件存在着误传、误解,而许多真相通过诗词被记录了下来。
因此,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探究诗词中记录的不一样的中国历史。在她的全新作品《蒙曼女性诗词课》中,我们知道了:
◆ 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是假的?
◆曹植的《洛神赋》真的是在写嫂子甄夫人吗?
◆传说昭君是被画师毛延寿所害才沦落到自请出塞,这是真的吗?
◆武则天叫什么名字?她写诗催花开,贬牡丹至洛阳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斗争?
◆花木兰叫什么名字?她是真实存在的吗?《木兰诗》又是因何创作的?
◆古代文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名妓苏小小?她的结局如何?
◆《凤求凰》是司马相如写的吗……
蒙曼老师在书中尽己所能,发掘了诗之外、诗背后的故事,告诉大家,她们为何被写成了传说中的样子。
从诗词中,看到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蒙曼女性诗词课
不难发现,蒙曼老师的这套新书,主角以女性为主。因为,她曾经说过:“对古代女性一无所知,便是对历史的一半一无所知。”在研究历史的几十年中,她发现:女性在史书记载中,太没有存在感了!她们通常被当作配角叙述,亦或者在特定的《后妃传》《烈女传》中出现。
那些在各方面有成就、有影响力的女性,身在何处?在一遍又一遍的琢磨、研究中,蒙曼发现一个规律:在诗词歌赋中,处处都有很多记载女性传奇的足迹。
因此,她的《蒙曼女性诗词课》记录了中国古代52位在文坛留下身影的女性。
在书中,我们能看到“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的长孙皇后,“南渡江山底事传,扶危定倾赖红燕”的梁红玉,“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的李香君。
她们的所思所想在诗词里,她们的人生故事也在诗词里,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
例如,“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的卓文君毕生追求的是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当她听到司马相如的琴音时,她就知道这样的爱情来了。
虽然有着家世的差异,然而司马相如有才华,卓文君会欣赏,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就这样借着琴声完成了一场心灵之约,并冲破世俗的障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是故事的前半段。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故事的后半段:当这样的爱情走了,她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割舍。
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不会一直被埋没。汉武帝是个有眼光的皇帝,当他看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后,当即就把他召到身边,陪侍左右,谈论辞赋。有了皇帝的赏识,司马相如相继写出了《上林赋》《大人赋》等等好文章,在长安扎稳了脚跟。
没过多久,有些飘飘然的司马相如就动了纳妾的念头。聪慧如卓文君,又怎么会体察不到自己的丈夫变心了呢?
此时的卓文君,不哭不闹,挥笔写下了一首《白头吟》。如今大女主网文出现率100%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就出自这首诗。
诗中不仅有她对爱情的期许,更有她对忠贞的要求。她说做男子应当重视情义,失去了情义,即使有再多钱也弥补不了!
整首诗写得硬气十足,诗里有委屈,但是没有哀怨;有遗憾,但是没有纠结。卓文君一点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古代中年弃妇的样子。反而让我们感受到,虽然年华可以老去,但她的精神却永远年轻而坚韧。
这样的精神,放在现代人身上,都令人仰慕,更何况是两千年前的古代人。
《蒙曼女性诗词课》中提及卓文君时,说道:“如今我们总说‘穷养儿,富养女’,仔细想来,卓文君才真的展现出富养的女儿应有的风范:敢恨、敢爱、敢负责,在精神上永远高傲勇敢,是真正的大女主。”
这样的女子在古代并非少数,她们的人生智慧,即使跨越千年,也让人心生向往。
另一半诗词,另一半史
《蒙曼女性诗词课》共分为2册,《哲妇》一册记录了28位在政治上留下身影的女性,《邦媛》一册记录了24位在文坛熠熠生辉的女性。
在书中,我们能看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深情,“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的无奈;更看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洒脱,“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豪情。
可以说,历史塑造着女性,女性也在书写着历史。
蒙曼老师在这套书中,讲述了诗词里的人生,更讲述了历史外的真相,讲述了秦皇汉武、李白杜甫……之外,我们忽略又未解的另一半闪耀群星。
如果说蒙曼老师对诗词、对历史的研究与观点让我们看到她面对传世经典的态度,那么,她的图书本身,则让我们看到了对读者的满满诚意。
这样套讲述女性历史的诗词书,在设计上也处处透露着精致优雅。
内文全彩印刷,而且颇为混搭——蒙曼老师的文字配上了微博百万粉丝大V、古风插画师呼葱觅蒜的插图,一位是治学严谨的历史学者,一位是古灵精怪的插画师。
在这场混搭中,清新飘逸的插画为诗词课带来了一丝空灵的美感;而细致严谨诗词课同样也为插画增添了一份历史底蕴,为读者带来艺术与文学的双重美感。
读《蒙曼女性诗词课》,了解另一半诗词,另一半史!
每周好书
《蒙曼女性诗词课》(全2册)
蒙曼
中南博集/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年6月
(以上图文均由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