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学好数学?多做题是学习数学的诀窍,但很多家长忽略了一点,孩子在数学学习初期,对于数学没有具象的概念,也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孩子数学总学不好的原因。
孩子学好数学的关键不是做数学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对于小朋友来说,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理清知识结构,对于所有学科都有好处。那么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在回答上面的问题前,先要给孩子解答他们的疑惑,数学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声讨数学,仅仅是因为它跟生活没有关系,也就算了。
但是,数学还有非常可怕的一点,它有一套和我们正常生活完全不同的语言。
我们人类平常说的话是口语。大部分学科,讲课的内容也可以转化成口语。比如像语文课,历史课,都可以用大白话说出来。物理课,化学课,也可以。比如我们可以说“小车怎么运动”,“这个分子和那个分子碰撞”之类的大白话。
可是在数学里,一个数学公式放在面前,我们没有办法用大白话把它说出来。只能一个字母,一个符号老老实实地,把这个式子读出来。那这个由一堆字母和符号组成的语言,就是“数学语言”(数学中的符号语言)和我们人类的口语完全不同(不完全相同)。
所以我们都会觉得数学最枯燥。因为数学老师他极少(很少)说大白话。从数学老师嘴里冒出来的都是数学符号,不专心听就听不懂。
所以,我就希望能有这么一门数学课。这个数学课能告诉我,数学到底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而且它能用大白话,而不是数学语言,来和我说话。
《哇,原来数学这么有趣》这本书将带给你什么? 首先,告诉你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假如我不进行科学研究,我不打算当物理学家、化学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那数学知识是怎么改变我的生活的,数学知识对我有什么用。 第二,这里没有烦人的数学公式,也没有几何图形,没有坐标轴,没有函数线(函数图像)。在听课的整个过程里,你都不用看屏幕,全部课程都是我用大白话讲给你,还要保证你觉得有意思,想一集一集不断听下去。 第三,讲给你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还有是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线。用大白话,把这些知识后面的线找出来。你只要抓住了这根线,就可以像揪线头一样,把连接的知识都带出来;举一反三,一手掌握隐藏在课本背后的数学思维。掌握了这根线,你的数学成绩,将会有质的提高。 希望你,在这本书中,能学到一门完全不一样的数学课。 通过这本书,你的孩子可以得到: 1、站在高纬度上俯视课本。 我们的课本更多的,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表现在形式上,是一个个比较散落的知识点,学起来缺乏系统性。但是从更高的纬度看,这些散落的知识点其实是统一的。 这本书把原本属于大学阶段的数论、数学分析、数理逻辑、混沌学等分支学科引入到孩子的视野中,带领孩子站在高等数学的纬度俯视课本。从这个视角去看,原本散落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本强调对知识点的掌握,轻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很少直接介绍数学思维,而是把对数学思维的培养隐藏在解题过程中。孩子往往是通过成千上万小时的反复解题,自己去揣摩所谓的数学思想。最终能得到多少呢?只能看孩子自己的领悟能力。 这本书没有遮遮掩掩,把孩子日常会用到的数学思维,从题目背后带到前面来。为孩子系统梳理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归纳、公理化方法等最常用的几十种数学思维。告诉孩子,这些思维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我们怎么使用它们。 3、把数学拉回到生活中。 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符号。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在使用数学思维。 比如对于“三观不合”这件事,我们既可以从人文的角度解释众多观念之间的区别,也可以站在数学的角度,也就是“公理化方法”的角度重新诠释它。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很容易找到观念冲突之间的本质原因:是在逻辑演绎中出现了错误?还是基本价值观的冲突?前者可以通过辩论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后者不可互相说服,只能“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可能比我们人文工具连篇累牍地去解释观念冲突,更容易切中问题的本质。 这是用数学思维改变生活的一个小例子。在这本书中希望用无数孩子身边的例子,把数学知识从抽象的符号拉回到孩子的面前。告诉他们数学思维是怎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能怎样利用数学思维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告诉他们,数学并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智力游戏,数学是我们改变生活的武器。 每周好书 《哇,原来数学这么有趣》 林欣浩 东方出版社 (以上图文均由东方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