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光临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网站

石家庄新华书店

石家庄新华书店
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一荐

走过这里,就等于走过了五分之四的中国

时间2023-09-03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人都常把这句话挂嘴边,但只有少数人可以真正去践行,俞敏洪老师,就是这少数人之一。

在俞敏洪看来,旅行可分为四种:普通的旅游,文化旅游,负笈远游,半定居考察。后两者相对较难,前两者更容易实现。

他在20年和21年,就曾前往甘肃进行了两次深度文化旅游,走遍了陇原大地的名山大川和历史遗迹,并且在旅游时也笔耕不辍,将旅途心得写成了他最新的散文游记《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


1.jpg


对于日程繁忙的人而言,能够两年内连续去两次甘肃,可见俞敏洪对甘肃是多么情有独钟,并且在出发前,俞敏洪还读了《华夏文明在甘肃》《鸠摩罗什》等数十本相关书籍,阅览了《河西走廊》《航拍中国》等多部纪录片,做足了前期准备,带着满满的知识踏上了他的文化之旅。在俞敏洪看来,唯有做足功课,旅途才会有更强的获得感,变得更加广阔和深邃。

俞敏洪的文字优美流畅,写出了风光的绚丽和文明的隽永,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宛如一副美丽的画卷在书里铺陈开来:当他行至壮阔的黄河第一弯,他写到:“在这个高处,已经听不到黄河的涛声,却看到了黄河千古不变的壮美,那种与天地共存的浩荡,和宇宙洪荒一样古老的苍凉。这是我看到的最美丽的河流拐弯。那优雅的大半圆弧线,呈现了自然的选择,也象征着人生的发展:即使遇到再大的障碍,我们也要优雅前行。拐弯,是为了更好地走向远方”。


2.jpg

俞敏洪在黄河第一弯 来源:书中配图


当行至人间仙境尕海,他写到:“尕海的水是如此的蓝,蓝得变成了深邃的蓝宝石,镶嵌在周围翠绿的山里面。那山的绵延是如此的温柔,不奇不险,犹如飞天飘舞而起的绸带。在西斜的太阳照耀下,大地被一层金色笼罩。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舒展飘逸的大地,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3.jpg

甘肃尕海 来源:书中配图


他写悠远的历史:“街道上偶尔有一两个僧人,穿着深红色的僧袍走过,和两边土灰色的墙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街道的悠长,僧人的飘逸,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在午后的阳光下,诉说着某种无言的永恒。这样的场景,在拉卜楞寺,已经重复了几百年的时光。”


4.jpg

拉卜楞寺的僧人 来源:书中配图


他写人生的苦短:“人生匆匆,我的旅行也太匆匆,但不匆匆又能如何呢?只要在匆匆中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就会变成持久的养分,生命就有了沉淀,也有了厚度。当有一天老年来到,我在某个地方寂静枯坐的时候,我希望能够回想起今天这样匆匆的时光。”在俞敏洪的文字里,我找到了久违的内心的宁静,也生出了对遥远旅途的无限向往。

俞敏洪定了一个初步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所有重要的区域都走完,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区域走完,此外他还会沿途记录下最走心的感悟和体会,分享给读者。甘肃,便是俞敏洪的十年文化之旅的第一站,有些人或许会疑问,华夏疆域如此辽阔,为何选择了甘肃?

甘肃地域狭长,从南到北,跨越10个纬度;从东到西,跨越16个经度,自然地貌丰富,走过甘肃,相当于走了五分之四的中国。甘肃的文化底蕴更是深厚,甘肃南部是秦文化的发源地,甘南地区是藏文化的主要区域之一,这一切让甘肃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都说“三千年历史看陕西,八千年历史看甘肃。”想要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首先便要理解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

东方甄选看世界七月进行了一次甘肃行,俞敏洪老师在此行中曾说到:“文化文明、人类本身都必须要有脉络,比如我们很希望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从哪来的、我们身上到底流淌着什么样的血液,所有这一切,也许在甘肃,至少能找到部分的答案。”

带上俞敏洪的新书,沿着他的足迹,去甘肃来一趟文化之旅吧,看看中华文明的发展,看看文化历史的传承,了解中华先民如何在甘肃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中西文化如何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汇,中国何以成为今时今日的模样。


就像俞敏洪老师在书中所写的:

在有限的生命中,

去体会和领悟无穷尽的世界,

把自己融为世界的一部分,

让大山大水、亭台楼阁因为我的走过而有所不同,

而我也因为走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而变得有所不同。

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

最好的境界就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

18万字实地游记

100余幅高清摄影彩图

真诚邀请你一起“从陇上走过”


每周好书

5.png

《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

俞敏洪

果麦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以上图文均由果麦文化提供)


7.png

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