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光临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网站

石家庄新华书店

石家庄新华书店
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一荐

别让手机吃掉审美力!敦煌研究院新作,带孩子看懂东方顶级美学

时间2025-02-15

春节假期,中国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大概是"放下手机"。

当ChatGPT能三秒生成诗词,AI绘画可瞬间描摹壁画,算法推送精准命中喜好,这些技术狂欢背后,却藏着我们更深层的焦虑:被数字喂养的一代,正在失去触碰真实文明的能力。
孩子能精准复述网络热梗,却说不出飞天的衣袂为何飘了千年;他们在游戏地图里穿梭自如,却对脚下土地承载的文明视而不见
当数字原住民习惯了碎片化刺激,如何唤醒他们对厚重文明的敬畏?

1.png

与其说教,不如带孩子亲身站在文明的坐标系上。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四大文明,唯一的交汇点就是中国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这里有着近800个洞窟、2000余身彩塑、4.5万平方米壁画,浓缩了1600多年的中国历史。

走进敦煌,犹如穿越回古典艺术世界,看到的都是千年前集大成的审美和智慧。

古人用木骨泥塑筑起的千年奇迹中,也许正蕴藏着当代游戏、电影和建筑的设计灵感;从群青到绛矾,每种矿物颜料都是化学与美学的双重启蒙。当人工智能解构万物,敦煌却让孩子看见,有些文明密码必须用人类的温度破译。

但令人惋惜的是,在岁月的侵蚀下,敦煌壁画正缓缓褪去昔日的辉煌,留下难以逆转的斑驳痕迹。

2.png

▲ 逐渐风化的敦煌壁画。
没去过敦煌的人遗憾:面对敦煌丰富的精神矿产,该如何传承给孩子?

去过敦煌的人也遗憾:敦煌735个洞窟中,仅十分之一常年开放。出于对壁画的保护,每次参观的洞窟个数、观看时间都有限制,短暂相遇,如何铭记?

庆幸,80多年前莫高窟檐角铁马的一声叮当,召唤来了一群敦煌守护人,敦煌研究院由此诞生。从第一任院长“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到“为壁画治病”的现任院长苏伯民,他们半生扎根大漠修复壁画,也将敦煌营建、壁画、塑像留存在画册书页间,将敦煌之美传递于后世。

这套由敦煌研究院专为青少年打造的敦煌百科全书——《少年游·敦煌》(全五册),正是打开现实世界的密钥。
3.jpg

敦煌研究院官方出品、苏伯民院长倾情作序推荐、敦煌学研究员专业审校、敦煌研究院权威供图,是青少年入门“敦煌学”的权威读本。
一本书,就能把这座“隐身在大漠里的美术馆”和它的“金牌讲解员”,还有超值的“敦煌艺术百科”一起抱回家。
01
10个朝代,串起1600余年敦煌风云
让最懂敦煌的人,带孩子逛遍50座必看洞窟
4.jpg

这套由敦煌研究院官方出品,敦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惠民博士权威审校的版本,内容全,讲得准。

全书30余万字的海量内容,从石窟营造、壁画内容、塑像艺术三大角度,横跨北凉至元朝10个朝代的50座必看洞窟,书中收录的300多幅洞窟高清图,带孩子身临其境般感受美的震撼。

独家揭秘10大特窟,那些连实地探访都难得一见的不开放洞窟,在这里随讲随停。

全书共有87篇讲解,由敦煌研究院的学者、守护人亲自上阵,全方位、多角度“步入式讲解”,足足涵盖500多个知识点,参考权威文献近百篇,保证孩子听到的都是最新鲜、最权威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3.jpg

讲到壁画技法,如美人菩萨身上的沥粉堆金——“与时下庆生之时所食蛋糕上方奶油的制作手法较为接近,又像是日常洗漱时挤牙膏的环节”,讲解员用亲切的比喻拉近古今距离,将千年前敦煌画匠的艺术创作过程展现于眼前。

讲到壁画形象,手抱琵琶、箜篌和腰鼓的飞天,千年前如何奏响天乐?“宝相花”“三兔共耳”这些老祖宗的审美,到底有多惊艳?

讲到建筑营造,藻井为什么明明高悬天顶却叫“井”?石窟里为什么会出现“塔庙”设计?如同天宫般的阙形龛又是如何演变而来?

5.png

图:莫高窟第329窟 飞天莲花藻井

讲到敦煌的色彩,北凉浓丽的土红、盛唐的青绿山水……哪怕只是翻过书页,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美的印记。
02

一生绝不能错过的审美课

从“观看美”到“读懂美”

第一册最后一章设有特别篇《千年敦煌》,讲述敦煌从战国时多民族聚居的边远之地到汉代丝绸之路连通后成为繁荣的咽喉之地,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再到唐代的全盛、明清时的落幕。带孩子一览敦煌的历史变迁,从而更好理解敦煌思想文化和艺术风格的更迭。

从管中窥豹式的“观看美”,到成体系的“读懂美”。

既有纵向:

北凉时沿袭古印度服饰传统,菩萨、飞天多上身袒露;受犍陀罗美术的影响,色彩上以土红为主。
6.png

图:第275窟交脚弥勒

北魏时期,细腻的中原服饰风格增加,佛像通肩袈裟,有“曹衣出水”之感,飞天亦得南朝士大夫之“秀骨清相”。

7.png
图:第259窟释迦禅定像

讲解唐朝时,更细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个时期娓娓道来。

从初唐时尚有六朝遗风,至盛唐装饰精美,艺术气息和精神气度为后世所难企及:中唐画风工整纤巧,到晚唐张议潮率军起义归唐,中原风格、吐蕃烙印和敦煌地方色彩交织。

即使单看盛唐的塑像和壁画,也是一场场美得挪不开眼的视觉盛宴。这些古人的审美情趣,放在现在也绝不过时。

8.png

图:《都督夫人礼佛图》

也有横向:

除莫高窟内的壁画鉴赏外,书中还会根据知识点拓展到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带孩子以敦煌为圆点拓展“知识圈”,探索整个中国艺术与文化,读懂何以敦煌、何以中国。

9.png


配图与内文相呼应,从全景图到细节图,引人一步步沉浸于壁画的绚烂与塑像的生动之中。从远观到近看,来一场无死角的艺术熏陶。孩子从小看得多了,审美、品味和视野也会内化为直觉的经验,气质和判断力远胜同龄人。

03

敦煌研究院官方出品,一读就懂

让孩子成为敦煌的“头号玩家”


根据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少年游·敦煌》全书语言生动具象、易消化,生僻字均标注拼音,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词汇会随文配有说明文字。配以300余幅莫高窟高清图片不用死记硬背,知识自己就跑到脑海里了。

特别设置“乐游百科”,参考《辞海》等权威工具书编写,汇集最新考古发现,详解艺术、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的难点、要点。拓展孩子知识面,成为有趣的学霸。

10.png

大开本全彩印刷,莫高窟相关图片均由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权,精选艺术纸,纹理细腻,色彩逼真,“就像贴着墙壁看”一样纤毫毕现

11.jpg

▲ 环保油墨印刷,保护眼睛。

全书分为五册,将敦煌洞窟随身携带,轻轻松松就能翻完一册。

出发敦煌前读它,别人走马观花之时,孩子早已站在壁画前随讲解心领神会。逛完洞窟还能跟大人滔滔不绝地“回放”所见所思,既是一次不虚此行的深度游,也是成长中的宝贵经历。

12.png

▲ 单册锁线胶装,平铺阅读无压力。

附赠“少年探窟计划”,逛窟时人手一张的游玩秘笈,宝藏景点全收录,解锁各窟看点。还能扫码进入敦煌研究院特别提供的线上游览攻略,进阶游历敦煌。

13.jpg

将敦煌作为美育的第一课,不仅是提升孩子艺术品味和审美趣味最值得的一笔投资,更是一次心灵与历史的深刻对话。

函套包装,送给亲朋家的孩子,也是一份具有传承和珍重意味的礼物。

每周好书

14.png

少年游·敦煌(全五册)

宋淑霞,李萍,敦煌研究院

湖南文艺出版社

(以上图文均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