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母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每位母亲都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去孕育和抚养自己的孩子,她们无疑是伟大的,但孩子并不应该是她们的全部。在这个母亲节,让我们通过这些书重新认识母亲、理解母亲。
从一条脐带开始,孩子绑住的,只有妈妈

婚姻始于爱情的独生女、高龄拼二胎的社牛姐姐、身世成谜的全职太太、生下双胞胎的大学生、与丈夫相敬如“冰”的女律师,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刚刚经历了同样的事——生小孩。尽管做了各种准备,但她们还是会被夜晚婴儿的啼哭声扰得措手不及、因乳房胀痛而坐立难安、因既往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而感到困顿……在与生理和心理博弈的过程中,她们没有退路。
走出母职困境,实现美好人生

《走出母职困境》
[澳]阿里·杨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做母亲是一段奇妙的旅程。这是一个混乱与平静、喜悦与挫折、压倒性压力和难以置信的乐趣并存的时期。但当妈妈们努力兼顾孩子的健康、家庭和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时,她们往往会把自己放在最后,从而面临身心俱疲的风险。阿里·杨结合了循证医学、临床经验以及作为母亲的亲身经历,向那些试图达到更好平衡的妈妈们展示,如何应对工作和孕产带来的巨大挑战,恢复健康,战胜压力,重新发现快乐,为她们提供了重新塑造母亲形象的实用策略,并鼓励她们做出健康、活力和舒适的选择。《走出母职困境》一书是实用的、有据可依的权威资料,适合每一位不堪重负、压力重重和疲惫不堪的母亲。将帮助每一位现任或即将成为母亲的人驾驭她们的母性体验,重新找回平静和健康的生活。
发现母亲的力量和掣肘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杨金鑫
东方出版中心
聚焦当代中国女性生育选择与母职挑战的前沿之作

《新生育时代》
沈洋,蒋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生育对于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上野千鹤子为何认为生育与否都是地狱?“社会学”ד都市妈妈”用女性主义的眼光带你看中国女性真实的婚后故事:孩子跟谁姓?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生一孩、二孩还是三孩女性是快乐妈妈还是绝望主妇?令人失望的是丈夫还是婚姻本身?……异性恋婚姻是否还值得期待?女性主义者是否能迈入婚姻与家庭?两位女性主义学者——沈洋与蒋莱,带领你一起探寻生育这个黑箱。本书不仅是一份对中国都市妈妈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多元角色的深入思考。通过这些妈妈的故事,读者得以一窥她们在欢笑与泪水、坚持与妥协中的真实生活,感受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性别环境下,如何面对生育的决策和母职实践的考验。

《影子母亲》
[美]卡梅隆·林·麦克唐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定义“好妈妈”?母亲和保姆谁是更好的照护者?如何理解保姆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如何界定和维护母亲与“非母亲”之间的边界?基于对30位职场妈妈和50位儿童看护的深度访谈,人类学家麦克唐纳从有偿儿童照护切入当代家庭生活的核心,探究代理母亲的工作。她深入家庭内部,观察商品化的母亲工作,包括雇主妈妈和儿童看护在情感和金钱上的矛盾和协商、家庭照护安排中的规则和期待等。本书校正了对于有酬家庭雇工的典型理解,阐明了当代女性对母职和雇佣策略的理解,揭示出家庭与社区、居家与工作、爱与金钱之间不断变化的边界。其英文版出版十年来好评如潮,被誉为“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学者的必读之作”,其中文版的出版更将为相关研究提供极具价值的研究范本和理论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