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哪些新书值得一看?快来看看为您推荐的这份新书书单吧!
文艺类

《好天气》是著名作家苏童的全新长篇力作,小说围绕咸水塘区域城郊接合部两边的发展变迁展开,写发生在南方这片土地上的爱恨悲欢。小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写起,小说题材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从火葬改革、卫生运动、破除封建迷信,到生产方式变迁、企业兴衰、城乡剧变,通过一个个奇谲瑰丽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时代几代人的风云变幻。
《补梦的人:打工人的诗》

本书编委会
本书是一部现代诗歌图文集,以中国打工人视角书写的精神诗篇,选取了打工人的诗歌,以影像、诗集的穿插叙事手法,用当代视觉语言呈现其精神内涵并产生诗的回响。本书旨在透过镜头、文字将打工人的身份、职业、生活、情感“放大、聚焦”,你我匆匆一瞥来不及看到的那些生活切片,透过本书一一传递。身为“打工人”的他们,生活在陌生的城市中,面对着疏离和孤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这些打工诗歌具有现实性、时代性、独特性、多面性、深刻的体验性,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沉默大佛与无言口碑》

张平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反思和希望的散文集,它以小见大,以平实书写真挚,以阅历追寻旷野,历史、文化、社会、人生…… 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多篇散文作品。这些作品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文化、历史、人物、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展现了一位作家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文化传承与保护是这部散文集的核心主题之一。作者以云冈石窟、汾酒等文化符号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人物描写是这部散文集的另一个重要特色,作者通过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表达对亲情、师恩、友情的珍视。
社科类
《<乡土中国>再认识》

方李莉
山东画报出版社
立足乡村,读懂中国。本书描写了费孝通的成长历程,尤其刻画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他的终身志向与追求,分析了《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关键概念,以及费老对中国乡村问题的思考。让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乡村的实质,在人文关怀中寻找中国乡村发展道路,重建中国乡村社会,也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许多有益思路和借鉴。这本书既可作为历史学、社会学爱好者的“轻学术”读物,也可当作中学生深入理解《乡土中国》的课外读物。
《健康的迷思:压力文化中的心理创伤、疾病和疗愈》

[加]加博尔·马泰,[加]丹尼尔·马泰
为何医学越来越发达,慢性病与心理危机却越发普遍?
隐形的心理创伤如何悄然侵蚀我们一生的健康?
我们习以为常的“正常生活”竟是滋养疾病的温床?
本书以震撼的跨学科视角,揭示了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疾病并非偶然的个体悲剧,而是压力文化通过心理创伤催生的必然产物。从婴儿期的情感断联到成年后的自我压抑,从免疫系统的“叛乱”到各种疾病的“隐喻性”爆发,作者用神经科学、心理学与真实病例证明——创伤会改写基因表达,压力能重塑生理结构,而社会对效率与完美的病态追求,正让我们集体陷入身心分离的困境。但绝望中藏着希望:通过重新联结真实自我、修复人际纽带、挑战扭曲的社会叙事,每个人都能开启心与身的疗愈之旅。
《何谓好生活?:伦理学的回答》

戈登·格雷厄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何谓好生活(good life)?享乐主义认为,好生活就是得其所欲之物的生活;功利主义认为,好生活就是成功地谋取自己利益的生活;康德主义认为,好生活就是按照道德律令行事的生活;存在主义认为,好生活是一种本真的生活……哪一种伦理学理论对好生活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呢?本书作者围绕“好生活”概念,逐一考察了八种主要的伦理学理论及其关于好生活的主张。作者有意识地采用了一种适合初学者的写作风格,将伦理学家的思考与人类生活的日常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一个个通俗例证,深入浅出地诠释每一种理论和观点,为读者提供从易到难、从点到面、从简到繁的道德哲学练习,使其在轻松活泼的阅读中展开哲学思考。
少儿类

“你好呀,世界!儿童哲理绘本”是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龙向梅最新创作的一套原创哲理绘本,共包含四册,《我为什么是一头大象?》是其中一册,讲述了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哲理故事。大象米格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是一头大象,为什么不是犀牛、河马,或者别的什么。他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决定去远方寻找答案。一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动物,可是都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直到他来到大象的森林,这个问题一下子变成了一百头大象的问题……
《古典文学寻宝记》

黄晓丹
独特的体验式讲解,引导孩子轻松走进古典文学的美妙世界,打下孩子受益一生的人文根基。在本书中,作者黄晓丹化身为孩子们喜爱、敬佩的邻家姐姐,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将古人的审美、情感与哲思娓娓道来,激发孩子对古典文学的好奇与共鸣。阅读本书,犹如一次美妙的古典文学之旅。在晓丹姐姐的引领下,孩子们就像寻宝人,一路好奇,一路惊喜,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