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哪些新书值得一看?快来看看我们为您推荐的这份新书书单吧!
文艺类

《沧城》是阿措原创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沧城,一座云南横断山脉褶皱中的小城,曾经的滇西北粮仓、茶马古道重镇,充斥着来自中原的儒家文化和边地神秘的乡野民俗。书中流露着滇西北群山间独特气息与小县城市井烟火。
《沧城》打捞着这座西南小城的民间传说,呈现着女人们的生与死、爱与痛,作者以不落窠臼的叙事、赤诚而热烈的声音,向我们讲述了命运的荒诞奇诡与真实酷烈。这种原生野性、永不止息的生命力,正是我们当下需要的精神药方。
《成都往事》

杨红樱
作者聚焦20世纪60至90年代,以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重大社会变革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们精彩而迥异的人生轨迹展现时代变迁。《成都往事》中干净温暖的文字带我们进入家长里短、情感纠葛、病痛苦难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成都人“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豁达精神气质。在历史洪流的跌宕褶皱里,总有微尘般的小人物在从容穿行。一座城市,两条巷子,三座公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时代浪潮里共同演绎了一段细腻而激荡的故事。
《我不擅长的生活》

小红书
本书包含11篇真实故事,记录流动时代之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小到喜怒哀乐,大到包容生死。有人讲述自己三十四岁做电话销售“烦别人”的故事,用幽默调侃生活中的撕裂与无奈;有人偶然开启了一份另类工作——为陌生人写悼词,写了四十多份悼词后发现,“没有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一位年近七十的写作者用14389个字回忆与老伴儿的过往,书写也是在整理内心的秩序;来自意大利的小伙儿在中国生活六年,经历着时代给予所有年轻人的挑战与迷茫。
这些故事分享了不同的人寻找、感受世界的过程与生命体验,关于焦虑、失落、人生的虚无,还有爱、勇气与真实的联结。在迷茫和摇摆中寻找坚固的,在社会的理性系统中看见情感作用的空间,它们记录了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的多重可能性,以及理解的边界在头顶消融的时刻。最小限度的自由从语言开始,生活是好的语言。
社科类
《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

[美] 凯文·凯利
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是凯文·凯利(Kevin Kelly)探讨未来10000天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书籍。书中以2049年为时间节点,展望了人工智能、镜像世界、脑机接口、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如何塑造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书中通过五大核心概念(镜像世界、AI助理、互见性、内容井喷、异人智能)和十大发展领域(AI、数字治理、组织变革、教育、医疗、机器人、自动驾驶、航天、生命科学、脑机接口)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未来图景。
作者通过构建乐观的未来情景,探讨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角色,提出了“酷中国”的愿景,认为未来的中国将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输出,成为全球科技和文化的引领者。
这不仅是一本未来之书,更是一份行动指南:通过构建乐观的未来场景,激发每个人参与塑造2049的勇气与智慧。
《游戏直播简史:重塑游戏、电竞与情感经济》

[美]T.L.泰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戏和直播,早已不只是娱乐消遣,而是现代人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寻求情感联结、身份认同与社会参与的新方式。游戏直播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我们的休闲方式,也正在深刻改变文化、技术与劳动的关系。本书是一部关于游戏直播、电子竞技与情感经济的深度民族志。作者T.L.泰勒,既是资深玩家、游戏社区创始人,更是当代电竞游戏研究的重要学者。通过对直播从业者的深入访谈、对游戏公司和平台的实地调研,以及亲身参与游戏展会和赛事活动,她呈现了游戏如何从私人乐趣转变为公共娱乐、社交乃至职业路径。这不仅是一部游戏研究的前沿之作,更是一次对当代数字文化的洞察之旅。
《巫蛊:中国文化的历史暗流》

邓启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巫蛊是什么?为什么巫蛊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仍广泛存在?
人类学家邓启耀,三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国巫蛊现象与文化的研究,爬梳历史文字、遍访巫蛊实例,甚至亲身“试蛊”。本书作为其毕生巫蛊研究的结晶,档案与实例并用,文字与图片兼有,从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等多方面梳理了“巫蛊”这种非常态的精神状态和群体迷乱,以及其背后潜藏的深层次问题。
少儿类

夜幕降临,乡下和森林一片漆黑,城里却是另一番光景:街灯次第亮起,房屋灯火通明,白天的生活得以继续。
然而,人类并不是城市的唯一居民,大量的动物和植物也生活于此,它们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里活动。灯光对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谁会从中获益?谁会彻夜难眠?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探索光污染对城市栖息地的影响,见识一些与我们同城的昆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植物的夜间生活。
《我的眼里有片森林》

刘奔,薛紫琼
这是一部聚焦于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的绘本,以简洁、诗意的语言传达出哲理性的内在思考,适合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孩子阅读。开篇以一种孩子式的想象展开:假如孩子能和自然界、自然生命进行自由对话,他们会说什么?假如自然界、自然生命能够向人类提问,它们会说什么?绘本以孩子对“森林”的提问为切入点,让不同的动物直视画外,和孩子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存、环境、个性、自我的平等对话,展现出自然的丰富、广阔,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之下潜在的情感张力。